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允草市

關燈
允草市

孟春來急匆匆趕過來,徐景翻找案頭的奏折,問道:“近期怎麽沒有看到洪澇的折子?”

平平淡淡一句話,進到孟春來耳朵裏憑空多出幾許猜疑意味。

孟春來眉毛抖了抖,緊忙答道:“回稟陛下,微臣這幾日確實未見相關奏折。微臣心中有疑,出宮巡查,這才明曉,幸得陛下高瞻遠矚,撥銀修補道路,重整長安及周邊地方排水,即便暴雨如註,及時疏導積水,故而躲過一劫,災情並不嚴重,其中受損農田的情況還需雨停再計量,各縣縣令已妥善安置受災百姓,微臣估計奏折會在不久後遞上來,陛下勿憂。”

徐景詫異地擡起頭,不料修路和水排還有關系,撓撓頭,先前的決策好像也沒有那麽糟糕。

另一頭,趙王預備以暴雨借題發揮,然而一直等到雨停也沒有收到傷亡的消息,沒有好的借口發作,蓄勢待發的氣勢在等待裏消磨殆盡。

趙王唯有忍耐,靜候時機,蟄伏許久,即將動手時卻時不時出現意外,臣屬裏有不滿意的聲音,他們沒有趙王的好耐性,恨不得直接殺進長安,焦慮的氛圍彌散,趙王分出心神安撫屬臣,自己卻被他們感染得略微焦躁不安。

近臣註意到趙王的異樣,在其他人走後單獨留下來,斟了一杯酒,遞給趙王,平聲道:“殿下還在思慮長安之事?”

趙王接過酒,杯盞握在手心裏,沒有送到嘴邊,涼風習習,青葉不知何時接連不斷枯黃,一派蕭索,趙王皺緊眉頭,目光從那片枯葉身上移走,沈聲道:“一年來,長安那位的行事風格有變,已經有太多事情超出掌控,不覺得這對我們很不利嗎?”

近臣道:“殿下所言極是,不過依微臣之見,聖上偏恩女子,全然忘記當初眾臣如何摒除議論之聲,奉她為帝,各家各族多有不滿,暗裏投效殿下,倘若聖上一意孤行,堅持改變政令,提拔女官,諸臣心灰意冷,殿下路途隨即順遂,於殿下而言,實則是好事。”

皇帝要重用女官,便隨她去,那樣一番亂來,最終支持她的臣子另擇良主,就看她倚重之人能不能發揮作用,護她周全。

趙王安下心,找不到借口討伐的焦慮消散,皇帝對他的猜忌心可是極重,哪日皇帝降旨要殺他,就是他的起兵之日,距離那一天不遠了。

暴雨結束,清點受災情況,幸而無人死亡,唯幾家房屋倒塌,百姓出逃時受了些輕傷,徐景撥款命官員妥善安置受災人戶,此事便過去了。

這場暴雨令百姓驚詫,那雨可是猛烈,百年難得一遇,竟然就這樣輕易化解,眾人驚詫不已,仔細打聽才知道,原來是聖上早有先見之明,從國庫裏撥出銀兩興工修路,又請沈道全的孫女孫卓君調整水排,這才免遭劫難。

原先不理解的百姓經過這一場暴雨,恍然大悟,感激地朝皇宮方向拜拜,讚揚沈卓君水排之功。

青天白日,沈卓君被百姓圍堵在路上,在她驚疑不定掀開車簾之時,一籃瓜果送到她面前,擡眼望去,百姓們雙手高舉木籃,呼喚沈卓君的名字。

沈卓君震驚地看著眼前這一幕,她來長安時本害怕沈家名聲連累聖上,緊巴巴算著錢,誰知工部莫名其妙要求她必須將銀兩用盡,並聲稱是聖上的意思,她當時還奇怪,工部竟然沒有昧進自己腰包,這下總算明白,皆為聖上嚴律諸臣,治政有功。

相比聖上,沈卓君實在羞愧,緊忙推拒大家的好意,認真地說:“聖上征召,這是我的分內事,承蒙鄉親們厚愛,卓君不敢居功,更不能擅自收取百姓財物。”

沈卓君幾番推辭,然而百姓盛情,她越是拒絕,大家送得更加起勁兒,無可奈何,沈卓君只得棄車而逃。

瞧瞧,這才是為國為民的好官啊!

百姓們感動道:“沈娘子大德,淡泊名利,聖上應當厚賞她。”

沈卓君的事情傳進宮裏,徐景得知來龍去脈,才發現沈卓君這個大功臣,趕緊降下旨意,給她送去銀錢絲絹,格外開恩不經吏部直接授予她官職,令其進工部司做事。

長安免受內澇之災,沈卓君確實功不可沒,徐景這道封官旨意,群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沒說什麽。

不過沈卓君做官,引起等候吏部銓選的進士們眼紅,他們辛辛苦苦寒窗苦讀才走到今日,一個小娘子竟輕而易舉封官,眾人酸道:“恨錯生得男兒身。”

酸歸酸,馮廉等官員貪汙受賄被罷官,朝廷官位將要調動,他們等到銓選的機會,註意力轉移,專攻吏部考試去了。

有害怕考不上的人,焦躁難安,眼看沈卓君這樣的小娘子都比他先做官,不免動起歪心思,只要官位空缺夠多,不就多出幾個機會嗎!

霎時間,檢舉之風盛行,徐景隔三差五就收到官員犯罪的證據,朝中大小官員接二連三丟官罷職,朝堂不正之風為之肅清,只是朝臣中間對徐景的怨氣越來越大,那些丟了官的人全部跑到趙王那裏示好。

朝廷官員變動,百姓沒什麽感覺,只是覺得長安周邊都修好路,進城方便,道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多起來,那些心思活絡的百姓看到商機,在道路兩側擺攤販賣果茶吃食,或是逗趣的小玩意兒。

起初官府會驅趕,然而百姓堅持不懈,等差役走遠,他們又冒頭重新擺攤,見驅趕無用,官府就放任自流了,哪知聚集的百姓越來越多,形成草市,不得不上報處置。

徐景認為草市無傷大雅,沈吟道:“既然先前官府已經幾次驅趕,仍是無用,堵不如疏,不如允開草市,只要沒有阻擋道路通行就好。”

朝臣猶豫片刻,想想近些時日來官位調動頻繁,沒人敢吭聲反對。

秋後,長寧縣主的奏折送至京師,喜報蜀地番薯豐收,畝產二十石餘,滿堂震驚,紛紛瞪大眼睛,一般田畝不過五石,長寧縣主此話未免太過誇大,為立功刻意吹噓。

徐景派人前去核查,不僅蜀地畝產過二十石,豫州的懷德、武陽、義城和青州的寧石、安業幾地收成更好,尤其豫州,甚至畝產能到二十五石,長寧縣主還報低了。

今歲免稅,種植番薯的農戶笑得合不攏嘴,僅僅花費一年的光景,就夠他們吃好幾年。

義陽王所設計的災荒沒實現,反而米價下跌,所囤的糧食派不上用場,趙王等待的機會也飛走,趙王拍案怒道:“徐暢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,被雷劈死真便宜他了!”

近臣上前撫順趙王的怒氣,勸道:“殿下不必憂慮,常言道: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’[1]此時聖上心滿意得,說不得即是咱們的機會。”

趙王迅速冷靜,他等待多年,不差這一時半刻,皇帝事事皆順,必定桀驁自恃,不聽臣下勸告一意孤行,人心離散,他起事的時機自然而然到來。

今年糧食豐收,草市興榮,百姓歡歡喜喜過冬,程香頌這裏辦保幼堂,收留被遺棄的女嬰,名聲遠揚,百姓私底下議論,林州刺史不做事,索性讓程香頌做刺史,他們的日子能更好過些。

林州刺史聽這話氣歪嘴,回到官衙大發雷霆,在他身邊侍奉的官吏戰戰兢兢,心裏默默祈禱林州刺史盡早調走,若是程香頌做刺史,他們跟著程香頌做事,早不知道立下多少功勞,得到多少獎賞。

在沒本事的刺史手底下幹活,沒前途。

身邊官吏的態度明顯有所轉變,林州刺史氣得不行,將眾人轟出去,放狠話:“既然你們神魂都飄去程香頌那裏,那也不用再待在我眼前晃來晃去了,惹人厭煩,快滾出去,不要回來找我!”

官吏們面面相覷,松一口氣,忙不疊逃走,這可是刺史親口說的,他們聽令行事而已。

雜亂的腳步聲遠去,林州刺史打開門,定睛看去,空空蕩蕩,竟然無一人留下,當即兩眼抹黑,四腳朝天,栽倒在門口,兩個時辰後才被打掃庭院的雜役發現,幾人擡著送回家宅。

官吏們齊齊來到程香頌跟前,程香頌驚詫地張了張嘴,問道:“諸位同僚,這是做什麽?”

“聽聞團練公務繁忙,人手不足,使君發了話,命下官們前來團練這裏做事,任憑團練差遣,為團練分憂。”官吏們躬身,滿臉笑意,做小伏低。

程香頌怔怔地幹笑,心道他們和林州刺史有矛盾,將火引到她這裏來,她低頭沈思半晌,拋出難題好叫他們知難而退:“使君如此好意,盛情難卻,正好我為一事苦惱,不知諸位前來可否幫襯一二?”

“團練盡管道來,上刀山,下火海,凡是下官力所能及,必不推辭。”

程香頌聞言,面色輕松,笑道:“其實此事說難也難,說容易也容易。朝廷設立女學,可我來林州這些時日,卻見女學要麽荒廢空置,要麽裏頭坐滿男童,我想如若諸位出面,官府嚴格要求,其次回到家中勸說親友,那麽女學之興指日可待。”

眾人呆立,嘴裏的話語凝滯,遲疑轉頭互相看一眼,暗中計量此事。

無疑,這是一個邀功請賞的好機會,其他地方女學不興,而他們林州這裏依照聖意興辦女學,繁榮發展,豈不就是足以升官的功勞!

但此事難度也不小,要辦成頗費力氣,還容易惹麻煩。

官吏們猶猶豫豫大半天,終是狠心咬咬牙,富貴險中求,答應幫程香頌重辦女學。

程香頌錯愕,思緒驀地歸位,唇角掀起一抹笑,擡手道:“那便仰仗諸位了。”

[1]“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”出自《老子》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